隨著電商的迅速擴張,在這個時代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行業,中國行業的“四通一達”+順豐的競爭為人稱道,一家順豐,并沒有把“四通一達”放在眼里。隨著申通、圓通紛紛借殼上市之后,順豐也“坐不住”了……
2016年2月18日,民營行業的龍頭順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公告顯示其擬在國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的上市輔導。另據消息稱,深圳證監局目前已受理順豐控股的上市輔導申請。
自此,順豐上市的消息終于坐實,不過,順豐方面并未在公告中透露具體的上市時間表。有分析稱,隨著巨頭爭相擁抱資本,一旦上市,行業的燒錢大戰也會更加慘烈,而對于小公司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熟悉又神秘的順豐
人們對順豐再熟悉不過,在行業,順豐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如同手機行業里只分為兩種手機:蘋果與其他手機一樣,行業分為順豐與其他。在順豐內部,他們從未將“四通一達”認真地當做自己的競爭對手。
創立于1993年的順豐此前一直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占據了8%的市場份額。截至2015年7月,順豐已擁有近34萬名員工,1.6萬臺運輸車輛,19架自有全貨機及遍布中國內地、海外的12,260多個營業網點。
而順豐的神秘之處在于,掌握30多萬員工的帝國,其掌門人王衛極少在公眾面前露面或接受媒體采訪。并且王衛曾經表示,順豐不會為了圈錢而上市,因為上市之后利潤和股價會成為主要目標,不流于長期的戰略性投入,同時上市所需要的信息披露,也不利于保護商業秘密,制定戰略計劃。所以順豐確定上市時也引起了人們的猜測。
坊間傳聞,王衛是馬云最佩服的人,因為王衛一人竟然管理了一家擁有30多萬人的企業。另有一說,馬云早年拜訪王衛時遭王衛婉拒,后阿里巴巴發展起來,王衛拜訪馬云,又遭馬云婉拒。這些“野史”說明了王衛的神秘性,創業18年來,王衛從未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
上市的聲音由來已久
順豐上市的趨勢很早就已出現。2013年8月,順豐創辦整整20年后,首次向資本市場張開懷抱,通過轉讓出25%的順豐速運股份,獲得了來自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資本和古玉資本的投資。80億國資進場,順豐大刀闊斧開始進行產業鏈上下游的布局。作為順豐“戰略大腦”的王衛,究竟是出于什么考慮才作出這一決策?
首先從順豐自身的股權結構來分析。
在順豐的商業體系中,有五大控股實體,即順豐集團、深圳市泰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海投資)、順豐控股有限公司(HK)、順豐速運(海外)有限公司(HK,以下簡稱順豐海外)和翠玉控股(BVI),分別把控經營著順豐的國內外業務、第三方支付、電商、投資和地產等業務。這些控股實體及業務的最終控制人為王衛,除了于國強持有泰海投資1%股權外,其他股權幾乎全部由王衛及其夫人持有。
在順豐集團方面,王衛既持有順豐集團99%股權,也持有泰海投資99%股權,而泰海投資還持有順豐集團1%股權,于國強持有泰海投資1%股權,這意味著于國強實際上享有順豐集團0.01%權益,剩余99.99%的權益由王衛持有,可以說順豐完全在王衛一個人的控制之下,如果一家企業太過依賴一個人,并不是一件好事。此外,缺乏統一的戰略規劃與投資控制平臺,財務沒有實現統一等等因素,讓順豐考慮上市也是順理成章。
圈錢?擴張?不甘寂寞?
2013年引進投資時順豐并不缺錢,所以人們認為王衛的這次決定頗有“混血”的意味,將順豐這家純粹的民營企業變為國資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股權多元化企業。王衛此舉也許是出于適應大環境變化而采取的順勢而為的策略。
王衛為將順豐集團的企業性質由外商投資企業變更為內資企業,不惜放棄香港居民身份。四家投資機構入股順豐一事完成工商變更,王衛任新順豐的董事長,來自古玉資本的林哲瑩任副董事長,于國強任總經理,元禾順風的林向紅等投資機構派出人員任董事,王衛的引資“夢想”得以實現。
盡管順豐此前一直給人留下“不差錢,不上市”的低調印象,但今日將IPO提上議程,從2013年其接受私募融資中已現端倪。
王衛曾說順豐不會為了圈錢上市。此次宣布上市計劃,當然也引起了部分人的質疑,然而順豐并不缺錢,所以圈錢一說可能只是表面理解。行業的迅速擴張,包括前文所說的申通、圓通兩家順豐的對手已經上市,并且德邦物流、中通、全峰、宅急送等此前已公布或透露上市計劃。在當下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下,順豐上市也是順應潮流之舉。
此外,企業在外界的的印象中,一度是現金流充沛、對融資不感冒的,典型如順豐速運。但受制于電商的發展、行業同質化嚴重、電商自建物流,行業開始呈現微利化趨勢——行業整體利潤呈現增長態勢,但行業的毛利率持續下滑,這催生了業公司的融資需求,順豐自身對資本滋生了強烈的需求。
無論此次順豐上市原因為何,如果順豐順利上市,根據外界估計,王衛將成為王健林、馬云、馬化騰之后的第四大首富。
深圳貨運公司 //mayili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