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改變道路貨運行業的是高速公路,這次改變道路貨運行業的將是另一條“高速公路”——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傳統行業將基于互聯網平臺完成運營模式的重構,作為傳統行業之一的道路貨運行業,在需求結構發生新變化,技術+資本的雙重驅動下,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目前傳統貨運行業將發生哪些改變?形成怎樣的市場結構?行業未來的轉型升級路徑是什么?對行業管理帶來哪些挑戰和要求?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顧敬巖如是說。//mayilian.com.cn
“互聯網+”并不會從根本上顛覆或破壞傳統道路貨運行業,未來更加呈現的是融合的趨勢,即傳統實體貨運物流企業積極擁抱互聯網,以互聯網技術應用為特征的平臺企業將與實體貨運物流企業深入合作,為其提供更加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的業務支撐。
貨運物流市場規模巨大,但品牌化、規模化和網絡化的實體貨運物流企業將是行業中最寶貴的稀缺資源。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是運輸服務從低端到高端、運輸管理從粗放到精細、服務價值從單點到鏈條、運輸方式從單一到綜合。
未來,道路貨運市場將形成少數核心企業主導市場、各類規模企業共存、專業優勢互補、合理分工協作的市場新格局。需要大型貨運物流企業和平臺型企業發揮更多的作用,將中小微貨運物流企業組織起來,從而實現行業的“散而不亂、小而有序”。
在互聯網條件下,政府應該以更高的智慧、更創新的手段履行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但政府的智慧并不來自于決策者自身,真正的智慧來自于社會大眾,只有齊抓共管、綜合治理,行業的治理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重構產業鏈條和生態體系
“從本世紀初起,新興技術的不斷滲透發展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道路貨運行業。在車貨信息匹配方面,所依靠的媒介手段從傳統的小黑板、電話,發展為BP機、PC機,乃至今天廣泛應用的手機等;在運營管理方面,運輸管理系統(TMS)+倉儲管理系統(WMS)+車輛定位和跟蹤系統(GPS+北斗)等在行業內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近兩三年,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各路資本高度關注,貨運物流業可謂風起云涌。”顧敬巖對記者說。
據顧敬巖介紹,目前在國內已經有上百家的物流APP應用,覆蓋了從干線運輸、城鄉配送、物流園區、物流金融、技術服務、物流眾包等多個領域,其中得到投資機構青睞的不在少數。針對這一情況,顧敬巖也談到這其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在資本驅動下,部分應用以不擇手段發展用戶數量為目的,偏離了正確的發展方向,給行業穩定和安全發展帶來隱患;二是部分應用缺乏貨運組織優化的實體業務,缺乏實質性個性化增值服務,同質化普遍、創新性不足,進一步加劇惡性競爭的局面;三是互聯網條件下的行業監管缺失,部分法規標準還不能適應新業態的發展。
談到“互聯網+”對傳統貨運行業的影響,顧敬巖認為,互聯網并沒有改變貨運行業本質和其規模經濟特性,但產業鏈條和生態體系將面臨重構。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傳統貨運行業中專業分工協作將更加細致、跨界融合更加深入、運輸過程更加透明可控、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用戶將得到更高品質、更好體驗的運輸服務,道路貨運行業的整體運行效率將得到顯著提升。但同時,顧敬巖強調,“互聯網+”并不會從根本上顛覆或破壞傳統道路貨運行業,未來更加呈現的是融合的趨勢,即傳統實體貨運物流企業積極擁抱互聯網,以互聯網技術應用為特征的平臺企業將與實體貨運物流企業深入合作,為其提供更加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的業務支撐。
供應鏈一體化成發展趨勢
“大發展整合協作時代即將來臨。”談到道路貨運行業發展的趨勢特點,顧敬巖如是說。他將貨運市場形容成“海面下的冰山”,暗流涌動中孕育無限的商機。他認為,貨運物流市場規模巨大,但品牌化、規模化和網絡化的實體貨運物流企業將是這個行業中最寶貴的稀缺資源。未來,道路貨運市場將形成少數核心企業主導市場、各類規模企業共存、專業優勢互補、合理分工協作的市場新格局。需要大型貨運物流企業和平臺型企業發揮更多的作用,將中小微貨運物流企業組織起來,從而實現行業的“散而不亂、小而有序”。
在顧敬巖看來,隨著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尤其是第三產業比重提升,小批量、多//mayilian.com.cn批次、高附加值、輕質化的貨物品種將顯著增加,大宗物資運輸量將減少,追求質量與效率提升將成為貨運市場重要的推動力。貨運物流企業應該設計和推出更多以時效性為特征的運輸服務產品,滿足市場日益豐富和個性化的運輸需求。從市場需求看,電子商務物流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社區物流服務將成為最活躍的領域,農產品物流、冷鏈物流將最具發展潛力,而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將最具價值空間。對貨運物流企業而言,須更加注重服務體驗和解決方案,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培育核心競爭力。未來資本和技術驅動力度加大,兼并重組、資源整合以及服務升級加快,物流市場格局將面臨重大調整。
“總的來說,我認為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是運輸服務從低端到高端、運輸管理從粗放到精細、服務價值從單點到鏈條、運輸方式從單一到綜合。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我們的貨運物流企業也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當然,市場中最重要的還是人的要素,須花大力氣提升從業者素質,改善從業環境,從而使貨運物流業成為未來年輕人樂于投身而受人尊重的職業。”顧敬巖表示。
治理體系須適應行業新生態
“互聯網改變的是行業的生態體系,行業治理體系必須適應新的生態體系。”顧敬巖告訴記者,互聯網給行業和用戶帶來了方便和快捷,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傳統的法規標準難以適應新業態的發展,道路貨運行業的監管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顧敬巖認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前提是須有規范的市場環境、誠信的市場體系、成熟的市場主體。目前,互聯網條件下的道路貨運行業管理的目標應從安全、綠色、公平、誠信、高效到技術進步,以一體化、集約化、標準化、智能化、法治化、專業化建設為抓手。為此,顧敬巖提出了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相關法規標準、加快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貨運市場運行監測、跟蹤聯系新興業態企業、強化對外合作開放共享等建議。但他強調,“互聯網+”對行業管理影響的關鍵在于是否形成基于大數據的治理能力。不能僅僅依靠大量的靜態數據,而是要融合社會資源,掌握行業運行動態數據,才能改革監管模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同時,有助于探索和認識行業發展規律,從而提高決策水平。
顧敬巖以美國運輸部聯邦機動車運輸安全管理局開發建設的機動車承運人安全量化分析系統(FMCSA)為例進行了說明,該系統采集了道路運輸業戶基本數據、事故數據和行政執法數據,從不安全駕駛行為、工作時間、駕駛員酒駕和毒品控制、運輸事故、車輛維護、危險貨物合規性等7個方面建立了量化評價體系,對36個月的數據進行分析,針對分析結果進行警告、乃至停業等行政干預,同時將承運人安全狀況信息提供給利益相關方。事實證明,量化分析系統提高了執法的精準性,將有限的行政資源投入到需要重點監管的環節和企業,企業違章行為逐步減少,降低了事故風險比率。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政府應該以更高的智慧、更創新的手段履行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但政府的智慧并不來自于決策者自身,更多地來自于行業從業者、協會、科研單位等相關利益者,真正的智慧來自于社會大眾,只有齊抓共管、綜合治理,行業的治理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顧敬巖最后總結道。//mayili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