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校園驛站經過1年多的發展已經占據全國高校的半壁江山,但其并不僅僅止步于此,除了包裹問題,菜鳥的志向在于解決學校內所有的物流問題。因此,菜鳥與杭州師范大學開啟校企戰略合作,力推校園智慧物流平臺。
在這種定位下,首先菜鳥校園驛站變分離式取貨為自助式自提,極大提高了包裹處理效率。其次,菜鳥網絡為校園最后一公里免費提供系統支撐,同時以大數據預測輔助校園包裹管理,避免高峰期爆倉風險。此外,這樣的智慧物流平臺也將成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一份助力。
日處理萬單自提網點還不爆倉?菜鳥笑著玩轉!
經常會遇到小哥說站點積壓,包裹送不過來,要等一兩天。但如果一家原本只能收2000件的自提點,一下擠進了5000件包裹甚至1萬件,會發生什么?爆倉?混亂?積壓?
菜鳥校園驛站說:那都不是事!
菜鳥校園驛站2.0:創新自助式取貨模式
菜鳥校園驛站近日宣布與杭州師范大學,也就是馬云的母校合作,推出校園智慧物流平臺。
不少大學的師生會遇到這么一個問題:每次去驛站自提都能撞上取貨大軍,不是黑壓壓擠成一片,就是一個接一個串成一溜,沒個20分鐘都見不到取件對接人。
但在菜鳥網絡CTO王文彬口中,成長到2.0時代的菜鳥校園驛站則完全看不到這樣的景象。
秘訣就在其創新的自助式取貨模式上。學生收到的取貨密碼不再跟諜戰片一樣是對接碼,需要工作人員一一對應取貨轉交,而是由“取貨柜+編碼”構成。學生根據當天發送的自助取貨碼到菜鳥校園驛站,自行對應取貨碼拿取自己的包裹,在出庫點向工作人員出示短信跟學生證,即可迅速領回自己的包裹。
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師生陸續前來取件,不時看看手機尋找對應的貨架。一位杭州師范大學同學的取貨碼顯示是“45004”,他告訴記者,這代表他的在第45號貨柜,自然號為“4”的。果不其然,走到第45號柜,很快就找到了他的,簡單迅速。
在杭州師范大學菜鳥驛站工作的張同學告訴記者,為了學生尋找貨柜方便,在入口處還懸掛著一個貨柜指示牌,根據指示牌,學生們能夠更方便地找到自己的所在的柜。
杭州師范大學菜鳥驛站負責人(同時也是該校畢業的學生)張先生表示:“自助取件系統大大提高了包裹處理的效率,如果是公司自己來送,2000個包裹至少需要7~8個人送一天,現在我們5個人輕松搞定,還不包括寄件。”
菜鳥系統成為幕后神助攻
“收短信、自助取件、驗證學生證件跟取貨碼,這看起來非常流暢簡潔的過程背后是菜鳥系統的支撐。”菜鳥校園驛站負責人馬亞杰向記者介紹。
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黨委書記張佐表示,曾經取件混亂,學校對這個問題深感頭痛,為此也把整合到固定地點過,還曾組織過學生團隊試圖解決校園最后一公里問題,但見效不大。“我知道當時那種方式不對,但也不知道什么樣的方式是對的。但現在這個智慧物流平臺確實是互聯網的,是創新的。”
被張佐認可的菜鳥校園驛站,其最大的助力就是菜鳥驛站團隊開發的菜鳥系統。菜鳥網絡憑借與淘系電商平臺、當當、蘇寧的信息對接,與各大合作企業的快件信息對接,能夠實時反饋這些的物流信息,同時菜鳥校園驛站人工掃碼即可完成包裹入庫、包裹出庫、包裹遺庫、問題件處理。
在驛站工作的張同學向本報記者演示了一遍菜鳥系統強大的自動化功能。件依次按順序擺放入貨柜,并用大頭筆從1開始人工編碼,之后只要在掃碼器上將第一件包裹進行定義,例如第40號貨柜,就是40001,其后的快件掃碼后,系統就會自動生成取貨碼:40002、40003等。員工掃碼的同時,系統后臺就向主人發送取貨密碼短信。每個貨柜都只需對第一件包裹進行人工定義,方便快捷又不易造成混淆。
張同學作為一個從分離式堅持到自助式取貨的驛站老員工,對菜鳥系統稱贊不已,“工作壓力小多了,基本不需要人工費力,二維碼一掃解決問題。以前取件要一個一個來,每個人的件都需要我們去找,然后核對,費時費力,效率低。”
菜鳥驛站工作人員透露,這套系統從開發到維護,以及后續的升級更新,每年都要幾百萬成本,但所有的菜鳥校園驛站使用全部免費。
除此之外,所有的短信費用也是由菜鳥買單,據悉,去年一年在菜鳥校園驛站項目上就發出了1.5億條短信。
大數據預測破解驛站爆倉隱憂
然而,創新的自助取貨模式、高新的系統支撐并不能完全避免爆發式增長帶來的爆倉困境。
目前高校普遍是場地緊張,就如張佐所說,杭州師范大學的菜鳥校園驛站建在一個邊角料的區域,雖然一方面體現了菜鳥校園驛站建設門檻低,但這也意味著面對突發式快件量增長,場地、人力等都會成為難題。
為此,菜鳥將大數據運用到了這個平臺上,通過對接用戶在電商平臺的物流數據,實時監控包裹運轉情況,以保障開學季、“雙11”等旺季可以預測單量,配置場地跟人手。
菜鳥去年“雙11”就依靠大數據預測,成功幫助廣西大學菜鳥校園驛站逃過一難。原本廣西大學每天的包裹量只有幾千件,但大數據預測到,“雙11”期間高峰期單量將突破1.5萬件,這對一個自提點將會是一場劫難。廣西大學菜鳥驛站負責人拿著這份預測報告與學校緊急溝通,順利拿到了一個空置食堂的場地支持——作為臨時倉庫。這也是廣西大學破天荒實現“雙11”包裹無積壓,按照以往,需要3~4天才能完成配送。
除此之外,馬亞杰介紹,菜鳥網絡對于愿意加入菜鳥校園驛站的高校,還會免費提供場地布局的規劃:根據學校人數、包裹量、包裹增長比例等規劃未來3~4年內需要多大的場地以及如何做場地設計規劃。同時,高校的菜鳥校園驛站還是一個開放式平臺,能夠為學校的創業團隊提供一個交流跟分享的平臺,并為學校的優秀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
菜鳥校園驛站年內將覆蓋超7成大學師生
據菜鳥驛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菜鳥校園驛站更名至今只有1年多,但取得的成績不俗。效率上得到提升,原本一個員在校園的日處理量為200單,加入菜鳥驛站,使用菜鳥系統后,一個人的日處理量能達到500單。覆蓋面迅速提高,從2015年初只有200多所高校接入菜鳥驛站,到現在1200多所高校建設了1500多個菜鳥驛站,覆蓋全國50%以上高校,累積服務師生1500多人次。參與其中的創業團隊中,學生團隊占比高達30%~40%。日均處理單量也從10萬攀升到100萬。每個學生取件的時間也從平均20分鐘降到了2~3分鐘。
但馬亞杰認為,現在還不是菜鳥校園驛站的終極目標,他們希望建設更多像杭州師范大學菜鳥驛站這樣的校園智慧物流平臺,幫助更多高校獲得智能化的物流解決方案。目前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這種模式已經成熟,未來計劃在全國其他高校推廣。
他表示,2016年菜鳥校園驛站的目標是,覆蓋1700個學校,建設2500個菜鳥驛站點,服務2800萬師生,日均處理快件量達200萬,并在符合條件的高校建成像杭州師范大學這樣的校企合作戰略標桿站點100家。
現場探秘,看菜鳥校園驛站如何成就大學生創業孵化器
“配合國家的雙創計劃,菜鳥校園驛站能否給學生提供更多創業、就業機會?能否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讓這些學生未來創業、就職更有能力?”菜鳥網絡CTO王文彬在前不久菜鳥網絡與杭州師范大學的校企戰略合作發布會上,對校園驛站的意義提出了更大的設想。
進入菜鳥校園驛站2.0時代,菜鳥聯合高校打造專業的校園智慧物流平臺,同時,菜鳥希望以此為基礎搭建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但對于這樣一個校園項目,讓人不得不疑惑:受業務范圍影響,創業方向是否會過于狹隘?當未來高校資源開發殆盡,菜鳥校園驛站還稱得上大學生創業孵化器么?
驛站實習是一筆財富
整齊的貨柜、碼放整齊的、掃碼器不時傳出的聲響、身穿橙馬甲的驛站員工,被菜鳥稱為校園智慧物流平臺的菜鳥校園驛站與社會系統的驛站、普通菜鳥校園驛站呈現很大的差別。“這里的實際操作經驗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能代替的,來驛站能夠通過實踐與理論相對照。”張藝平(諧音),杭州師范大學國際商務專業的大四學生,已經在菜鳥驛站實習快3年,這是他對驛站實踐的切身體會。在這個平臺歷練了幾年,也不斷接觸物流專業的學生來此實踐,他的感受很具說服力。
杭州師范大學的物流專業是新成立的專業,據張藝平介紹,人數不多,200多人,每個人都有來菜鳥驛站實踐的機會,但他表示,這些學生都有一個共同規律:“來這兒的,都得從頭一件件學起。”
而且據了解,除非是每周固定時間到驛站工作或者收件量旺季亟須人手,一般沒什么工資。但就是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還主動要求來驛站實習,不要薪資。”
在張藝平看來,實踐累積的經驗、獲得的理論驗證是大學生們最為看重的,對學習、未來發展幫助巨大。
張藝平本身就是個典型案例,他在大二期間產生了社會實踐的想法,經過老師推薦進入驛站,一實習就是近3年。他笑著告訴本報記者,初入驛站是一段非常辛苦的歲月,當時還是分離式自提,每天都要對照包裹逐一發送短信,每個取件的學生都需要他們逐一找件、驗證身份信息,費時費力效率低,一時找不到件還會被學生抱怨,吃力不討好。而他之所以能堅持到現在,就是看重這段實踐經驗對他能力的培養、對他學習的幫助。
現在苦盡甘來,驛站發展到自助式取件(詳見微信:cn156news3月18日《一天處理萬單的自提網點還能不爆倉?菜鳥笑著玩轉!》),省力又高效。他也同樣收獲頗豐,見證了校園物流的跨越式發展,對最后一公里物流問題有了遠超理論的理解。就拿掃二維碼之前還有一道手工編碼環節來講,他就告訴記者,未來可能還會有一個改進,不再需要手動在包裹上寫自然數,可以根據包裹訂單后四位來定義密碼,“因為自提貨柜是確定的,學生到確定貨柜上找到與短信取貨碼后四位相同的就是自己的了。”
同時,他微笑著告訴記者:“大四的畢業論文我寫的就是有關物流的主題呢!”
驛站已為800多校園創業團隊提供支持
就像菜鳥自身定位,扶持大學生創業、就業是菜鳥驛站在大學承擔的使命之一。累積兩年多來,已經為800多個校園學生創業團隊提供支持,像張藝平這樣的實習學生,已經有10萬余人次獲得了社會實踐、兼職機會。
菜鳥網絡的工作人員給記者講述了幾個學生通過校園驛站創業,成為一方富豪的故事。
昆明理工大學的谷祥龍現在已經是占據昆明高校包裹收發業務半壁江山的人,當時他還在念大四期間,發現校園收寄的不方便,便與同學一起創業做菜鳥驛站幫助同學代收寄包裹,兩年多時間,從一個站點逐漸發展到十幾個站點,從解決自己的學費,做到了創造十幾個就業崗位,還陸續提供了上百個大學生兼職的機會。
畢業于江西服裝學院的葉強是在大二時期發掘的商機。那時還是2009年,他上下課途經學校大門、宿舍門口,都是堆滿路面的場景,非常影響校園環境。當時的他就萌生把各家公司的業務承包過來的念頭,后來通過菜鳥驛站創業,解決校園最后一公里問題,經過多年經營,目前他已經是整個江西地區的服務商了。
這樣的故事并非孤例,據悉,在菜鳥網絡已建的1200家高校的1500多個校園驛站中,有30%~40%是校園創業團隊,未來還將扶持1000個大學生創業團隊發展。//mayilian.com.cn
然而,在一片大好的創業孵化未來中,也不得不思考這樣的問題:受業務限制,專攻包裹收寄的創業方向是否過于單一?未來高校資源瓜分完畢后,這種創業的屬性是否就消失了?
能力培養跟實踐經驗永不過時“并不會這樣。我們今年會做這樣一個策略:搭建一個菜鳥創業聯盟,終極目標就是將菜鳥校園驛站長久運營下去。這里面有一個傳承,師兄師姐初創菜鳥校園驛站,隨著學生的迭代,就會不斷有團隊接手,這就不斷創造了實習、實踐的機會。”菜鳥校園驛站的一位負責人這樣回答記者的疑問。
在沒有菜鳥校園驛站時,將這個項目發展起來叫做創業。這位負責人認為,后續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接手負責實際操作,雖然無法享受初代創業者的經濟效益,但對其創業意識思維的培養、能力的養成、實踐經驗的累積意義重大。“而且這部分學生完全可以將這些工作經歷的優勢發揮到社會上,菜鳥驛站除了校園版本還有社會版本,可以復制到社會社區版,還可以有更多創新。”
然而,不可否認,全國的高校資源是固定,即使隨著電商發展,業務量擴張能扶植更多創業團隊,但依然會有一個天花板。菜鳥網絡某位負責人也稱:“菜鳥校園在時間上是有一個窗口期的,所以學生想要與菜鳥平臺共同創業發展要抓緊這幾年的市場拓展期。”
但這個瓶頸期距現在仍較遠,菜鳥校園驛站目前還在一個高速發展期與創新期。據一位負責人介紹,菜鳥校園驛站的定位是校園智慧物流平臺、目的是解決電商校園最后一公里問題,這并不僅僅是包裹問題,本地生活O2O服務也是物流流通的一部分。“未來我們將會引入更多阿里前端銷售的資源到校園項目。”而這一計劃今年剛明確提出,對于創業者來講,尚不失時機。